全国咨询热线:
15902923228
维修范围 |
维修设备 |
维修现场 |
电机知识 |
使用保养 |
故障判别 |
维修技术 |
利欧的自动化立体仓库。
【产业名片】
温岭是全国泵与电机最大的集聚地,目前,温岭共拥有泵与电机企业2750家,行业总产值近450亿元,全市规模以上泵与电机企业209家,小型泵产量全球排名第一,国内现有七家小型民用泵主板上市企业中,温岭独占4席,2018年规上企业产值189亿,同比增长11.4%,占全市规上产值的27.4%。拥有“中国小型泵业名城”“中国小型空压机之都”“全国水泵出口基地”“全国小型机电出口基地”“全国水泵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等国家级荣誉。
四十多年前,一台外地小水泵在温岭大溪镇煽动蝴蝶翅膀,温岭崛起了如今的第一支柱产业——泵与电机,该市四分之一左右的工业产值都来源于这个产业,并在国内及国际都占有重要地位和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2018年初,台州市委市政府将泵与电机产业列为台州“七大千亿”产业集群之一,并出台《台州市泵与电机产业培育工作方案》,明确了产业培育目标定位、发展路径、重点领域,并提出了具体工作举措。
今年7月,温岭泵与电机产业中标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标准化试点项目,实现了台州地区零的突破。
眼下,围绕泵与电机的优化升级,一幅产业裂变扩张的新蓝图正在迅速展开。
四十年成就中国水泵之乡
温岭泵业与温岭大溪镇命运相连,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和水泵扯上一点关系。在沿着连接温岭市大溪镇和泽国镇的104国道两旁集聚了大大小小数以千计的泵与电机企业。
温岭市泵业行业协会秘书长叶巧卫回忆,温岭水泵产业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大溪镇里最早生产刀剪、鼓风机及水泵零配件的县办集体企业“山市刀剪厂”陷入经营困境,工人纷纷离厂自办企业。
在温岭,谈起水泵,谢启定是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上世纪80年代,靠加工鼓风机谋生的大溪农民谢启定,从福建带回一台家用水泵,细加研究后,生产出温岭的第一台水泵。
以此为起点,以工人力量为依托,有如雨后春笋般,大溪镇遍地冒出了生产水泵、鼓风机、刀剪、电机的民营小企业。
进入1990年,大溪镇出现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典型景象:买几台简易设备,学些“皮毛”技术,“工厂”就是自家的堂屋,“家家都在做水泵”。鼎盛时期,全镇水泵厂家不下于2000家,温岭的泵与电机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然而,这种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逐渐暴露出严重的质量问题,工艺、设备落后,且缺乏相应的检测手段,让温岭泵业一步步陷入信任危机。
1996年,温岭市开始着手整治辖区内的水泵企业,要求企业必须拥有生产许可证后方可经营,同时当地设立水泵质量检测中心,对水泵产品的制造进行规范。5年的整治后,大溪“区域性质量问题”的帽子被摘除,原本2000多家水泵生产企业很快锐减到仅500余家。
“出乎意料的是,水泵产业没有因整治力度加大而萎缩,产值不降反升。”叶巧卫说,一批小作坊式的家庭企业被关闭,一些上规模、有实力的企业得到了扶持,温岭泵与电机产业开始走上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道路。
2001年以后,通过加快专业园区建设,温岭泵与电机企业实力不断壮大,已成为我国各类小型潜水泵、污水泵、真空泵的主要生产基地,获得“中国水泵之乡”的美誉,其中小型潜水泵、排污泵、管道泵、离心泵等水泵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形成分工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管理科学化、营销网络化的产业格局。
优势与劣势并存
“中国小型泵业名城”“中国小型空压机之都”“中国小型电机出口基地”……如今,温岭市泵与电机产业集群高度成熟,品牌效应和规模优势等特色明显。
全市拥有1500多家电机厂、铸件厂、压铸厂、电缆、机械密封、漆包线等各类泵业配套企业,为泵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产业基础,有效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完善的销售网络和全球最大的原材料基地等优势,降低了温岭泵与电机产业的入行门槛,当地不少渴求发展的创业者争相涌入这块产业,然而行业内的竞争是激烈并残酷的。
“温岭水泵要想做得像样是不难的,但是要想做得好、在市场上有竞争力,难度非常大。”利欧集团浙江泵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毛剑云说。
#p#分页标题#e#今年8月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温岭,狂风暴雨之下,当地不少地势低洼地段积水严重。在遭遇大面积断电的情况下,台州环洋机电有限公司生产的多燃料发动机水泵成为排涝抢险的抢手“神器”。
尽管在泵与电机行业已经浸淫四十多年,其生产的发电机也在中国十大发电机出口品牌中拥有一席之地,台州环洋机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叶云清仍然感慨:“制造企业的老板赚钱远远不如街边卖炒面的经营户轻松。如今,这个行业竞争越发激烈,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就要提前布局,寻找差异化的发展方向,不断地投入,哪怕投入的资金超过利润也得坚持创新。”
不过,与国际先进的产业集群相比,与浙江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外在要求相比,温岭泵与电机产业集群依然存在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品牌附加值不高、支撑要素制约明显、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诸多问题需要予以解决。
叶巧卫介绍,与国内2000多个泵种、国外近5000个泵种相比,温岭泵与电机产业生产的品种仅为几十个系列、近千个规格,且以小功率水泵和农用泵为主,品种规格比较单一,且因产业价值链的低端锁定效应,温岭泵产品平均单价低,仍然主要依靠价格优势占领市场,企业获利能力较弱。
“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温岭泵与电机企业投入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有了比较明显提升。”叶巧卫说。
创新谋划“弯道超车”
创新是产业发展不竭的生命力。如今,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智能制造等方面成为温岭泵与电机产业改造提升的关键手段,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中寻找发展的新动能。
“新技术的诞生实际上就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因为这些技术对大企业来讲,也是从零开始的。”毛剑云说。
弯道超车机会难得。“永磁电机”这项关核心键技术被视为泵与电机产业裂变发展“反应堆”。
近年来,温岭泵与电机产业在“永磁电机”上持续发力,突破永磁电机技术在泵业应用,并逐步推动实现成熟产业化,利欧、新界、东音、大元、西菱等具有一定规模的泵企均在布局永磁电机技术,并成功研发生产相关新产品。
“相比当前小型水泵、空压机、真空泵所依赖的小型感应异步电机,永磁电机产品更加高效、节能、易操作,更加智能。”浙江西菱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学良介绍,正是因为掌握了永磁变频、智能控制技术,一直以来专注生产钻床的西菱才有勇气跨界到水泵行业。
永磁电机与泵一体化技术是温岭企业在提升创新技术能力、增强产品竞争力过程中的显著成果。如今,永磁电机技术给温岭泵与电机产业带来的产能已经逐步显现。
今年1-10月,随着IPM5系列高效永磁同步电机、MAC550永磁同步电机恒压多级离心泵等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并投入生产,利欧集团浙江泵业有限公司迎来了新的增长点,公司产值增速30%。其中IPM5系列泵用永磁同步电动机涉及机械、流体、电机、电子等多项领域,能效等级达到国际顶尖的IE5水平,位于世界前列。
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以标准升级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温岭泵与电机企业更注重科技创新与标准相融合,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备国内先进技术水平的创新成果,来抢占标准制订的先发优势,进而抢占行业发展的话语权,占据市场竞争有利地位。
来自温岭市市场监管局数据,目前,温岭全市45家泵与电机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34项、行业标准44项、“浙江制造”团体标准6项、其他团体标准2项。
今年6月,温岭市泵业协会发布并实施了T/WLBY 01-2019《泵用永磁同步电动机系统》团体标准,该标准由利欧集团浙江泵业有限公司主导起草,新界泵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元泵业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联合参与编制。这是国内首个泵用永磁电机领域的团体标准,填补了泵用永磁同步电动机系统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上的空白。
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的浪潮中,温岭泵与电机产业依旧踏潮而歌!
■标杆人物
江胜:历史积淀成就 温岭泵与电机产业
【人物名片】
江 胜
浙江温岭泵与电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秘书长
本报记者李 平 本报见习记者龙 楠文/摄
记者:当前,温岭的泵与电机产业与其他地方产业集群相比,优势是否依然突出?
#p#分页标题#e#江胜:虽然在发展过程有一定要素制约,但我们温岭泵与电机产业优势依然明显,包括原材料基地优势,丰富的上下游协作产业配套。最难得的是产业40年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的庞大的产业技术人才资源,在温岭,泵与电机产业技术工人人数已经超过5万多。同时,经过多年努力,温岭泵与电机产业已经形成面向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完善营销网络。在广交会上,有一条温岭泵与电机的参展企业组成的产品一条街,这种现象非常独特。
制造业发展并非一日之功,温岭泵与电机产业数十年产业积淀就是难得的优势。
记者:您觉得,当前温岭泵与电机产业发展正处于怎样的阶段?
江胜:当前,温岭泵对电机产业正处于一个良好的机遇期。去年,台州将泵与电机产业列为七大千亿产业集群,而泵与电机产业90%左右的企业集中在温岭,温岭是台州打造泵与电机产业集群的主战场。温岭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在三年内,把泵与电机产业打造成为温岭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成为世界级的泵与电机研发生产基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将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的力量。
记者:当前温岭泵与电机产业转型升级,您认为该从哪些方面着手?眼下应该做好哪方面?
江胜:我认为,当前温岭泵与电机转型可以朝以下几个方向:一、攻克永磁电机技术难题,研发小型泵永磁电机一体化产品。按照当前绿色环保节能的发展趋势,4-5年以后,永磁电机替代异步电机将成为主流。目前,温岭很多规上企业都在做相应的研发储备。二、加快农用泵、家用泵向工业泵、高端医疗配套泵等高附加值产品转型。三、做好现有产品提升,通过工业设计提升产品外形、性能等方面;四、加快产品与互联网的结合,包括生产管理、销售模式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
记者:当前,国际泵与电机产品正向电子化转型,但本地在电子产业领域的技术和人才优势不显,这一要素短板是否会制约温岭泵与电机产业的发展?
江胜:电子产业的人才和技术确实是温岭泵与电机产业的短板,但并不是关键问题。近年来,我们当地政府通过大力招商,引进相关科研机构、技术人才;同时,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现代通讯科技的便利,传统产业与先进人才和技术的对接更加便利,包括我们创新服务平台也在努力帮助企业和高校等科研单位牵线搭桥,引进专家技术团队。此外,政府在杭州等城市设置科创飞地,企业在外面设立科研中心,通过主动“走出去”的方式来破解这方面的难题。
新界泵业水泵生产车间。
西菱股份水泵产品展示。
■记者手记
“心思巧妙”的行业智慧
“温岭人很聪明,他们总是能用巧妙的心思来达到目的。”在本次采访中,记者关于温岭泵业最深的印象,就在于此。
“心思巧妙”称得上是温岭泵与电机的行业智慧。在上世纪90年代,旋涡泵中有一个关键零部件——叶轮的生产效率极低,当时大多国有企业都是通过铣床和分度盘人工一个一个地制造,光人工和机床的开销就很高。
慢工虽能出细活,但却不适用于快速发展的机械时代。为了提高加工效率,温岭泵企创造性地想出了将小台的仪表车床进行自动化改装,既能节省人工费,做出来的产品稳定性也更好。在当时,仪表车床一台也不到1000元。用极低成本便完成了要求较高的零部件制造,这让温岭泵与电机的价格优势逐渐显现出来。
“最开始的时候,北方人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工作。”毛剑云笑着说。
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是老一辈创业者的钻研精神。
走过四十年,温岭人依然将那份巧妙的“匠人精神”传承下来——创新升级,打造有世界竞争力的泵与电机产业。